福建林姓人是哪里迁移过来(福建林姓最完整的辈分)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林姓在全国姓氏排名位列16,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54.01万人(注: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在福建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中未能找到林姓人口实时数据,但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会长林伟功说,来自公安部门数据,福建林姓人口就有550万人,占全省近1/6。
且不说林姓原本的起源,只说"闽林"始祖,林禄,他是把林姓从北方带到南方的第一人。晋建武年间(公元317年3月-公元318年3月),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以及大群民众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在这场南迁中司马睿最终定都江东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这一主张正是身为司马睿参军(参谋、幕僚)的林禄与后来的丞相王导一道积极向司马睿进言的,通过南迁避开战乱,达到开拓自己势力的目的。
林禄在东晋时期,先后辅佐了元、明、成、康、穆五位皇帝,是为五朝元老。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平定杜弢(tāo)、苏峻、祖约叛乱等数场战役,立下卓越战功。其一生为匡扶晋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郡(治所在今福州),遂将家安于温陵(今泉州),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九月初九,林禄在晋安郡辞世,享寿八十有三,谥封晋安郡王,葬于温陵九龙之岗(今福建省惠安县涂岭)。因他是以一个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的身份“入闽”,他的家族利益在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基本上没有损失。其后遍布今福建、广东、台湾、广西及东南亚一带,堪称林氏第一旺族。
林姓入闽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东晋明帝太宁三年,禄公奉敕守晋安,成为现在公认最大林姓支派“晋安林”的先祖;二是唐高宗时随陈政入漳的浦南林;三是唐末随王潮从河南光州入闽的固始林;四是宋初由房州辗转入闽聚居闽西的柴林。
这里重点说一说“晋安林”分支 “阙下林”、“九牧林”、“游洋林”等支系。前面说过闽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禄公是“晋安林”的先祖,其后裔世居莆田,至唐开元年间,晋安十五世万宠公,生三子:长子林韬公为阙下祖;次子林披公为九牧祖;三子林昌公为游洋(雾峰)祖。其后裔繁衍,广布国内外。
先说“九牧林”,有“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之说,到底有何典故?
先说说福建两个赫赫有名的品牌,一个是九牧集团核心成员林孝法,持股51%,最终受益人林孝山,持股35%,林四南持股12%,林乌果持股2%;一个是商务休闲男装品牌“九牧王”,法人林聪颖 。上述两个品牌法人都来自“九牧林”。
唐朝林披生了九个儿子,苇、藻、着、荐、晔、蕴、蒙、迈、茛,都当到了州刺史(唐代官职,本为汉太守一级,但汉末州刺史改称州牧,故而在唐代也可雅称“牧”),所以叫“九牧林家”,又称“唐九牧”“莆田林氏”“阙下林家”。
再是大儿子林韬孙辈,宋朝时期,阙下林家裔孙林杞公居晋江霞洲,生九子皆为知州,“父子十知州”成为美谈,世称九兄弟为“宋九牧”。同时为了与莆田林披九子区别,又称“宋九牧”、“泉州九牧”。
唐九牧
到了宋朝,林姓就已经是福建第一大姓,当时林姓人口76万,仅占全国的0.98%左右;但在福建路,林姓已是第一大姓,当时全国林姓人口有58%都分布在福建!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全国38%的林姓都分布在福建。
一千多年过去了,福建仍是林姓第一大省。
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现代赫赫有名的林姓,除了虎门硝烟的林则徐(阙下林),文学大师林语堂,二七大罢工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建筑大师林徽英,他的父亲林长民,叔叔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曾写下著名的《与妻书》,更有泽被苍生的"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宋初期清源军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3月23日,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梁启超赞其“千秋不朽”、“万古流芳”。
林则徐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