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发布时间:2022-06-12源自:未知 作者:admin阅读(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所设立的,那么对于端午节都有什么样的含义呢?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哪些传统活动呢?相必大家对此都有疑问,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先人们便将那天称为端午节,用来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除了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一览

  端午节传统饮食篇

  1、粽子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从口味上分,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吃粽子的风俗,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吃粽子的习俗,要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屈原饿着,便将用叶子包裹的饭投入江中。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至今,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3,采茶与制凉茶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野外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据说在端午节的当天遍地皆药。

  在端午采药与用药草制作凉茶,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传说端午节前后采的草药用来制凉茶药力大,疗效好,部分地区的风俗仍然认为端午所采之药的药效最佳。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4,打午时水

  午时水,就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

  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传统习俗篇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道",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道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3,斗草

  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于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

  斗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4,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

  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含驱除之意。

  五毒是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害是指:鼠、蚊、蝇、蟑螂、白蚁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5,浸龙舟水

  人们将端午前后下的雨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龙舟水,发生在小满至夏至期间。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传统风俗篇

  1,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纸鸢,既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而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拴五色丝线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以"男左女右"为主系在手脖上。民间有一说,在端午节第一场雨后,将五色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烦恼和疾病。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3,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昌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南北各地均有此习俗,人们将艾草挂在门上,传说可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寄托身体健康、百病不侵的愿望。

端午节是哪一天怎么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右侧广告A一340*250
    右侧广告B一340*300

    Copyright ©2008-2022 石柱百科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渝ICP备20230051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