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发布时间:2023-06-02源自:未知 作者:admin阅读( )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山海环抱、青山萦翠、碧海流云,蔚蓝的天空下美丽海湾环绕的写意画卷。本版图片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摄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棒棰岛迎宾路迎来了五彩缤纷的秋色。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市民在马栏河健身公园内晨练。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近百只东方白鹳如期来到张家村,这里已经成为它们越冬的家。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改造后的泉水河成为具有科普功能、时代感和创新性的特色海绵城市展示区。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九曲蜿蜒的卧龙河公园成为金普新区的新景观。

大连蓝色港湾风景(大连蓝色港湾在哪)

英那河优美的一个转身,让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绿树掩映、农田叠嶂。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巴家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我市振兴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三大”保卫战,使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2021年,我市收获321个蓝天,连续五年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PM2.5达到28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20 ”,创我市历史最好水平;统筹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全市8条河流13个国考断面水质“月月达标”,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3%,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7.9%。

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市获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国家森林城市”、首届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同时也成为国家低碳试点、适应气候变化等国家试点城市,逐步打造了制度完备、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因此,这十年,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最多的十年,呈现在大连市民面前的是一幅青山萦翠、碧海流云,蔚蓝的天空下美丽海湾环绕的写意画卷。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

在东起棒棰岛、西至莲花山的大连南部滨海沿线,徜徉此间的游客经常可以和头顶犄角、轻灵活泼的梅花鹿群相遇。大连梅花鹿属于饲养逃逸种群,10余年间从不足40头发展到超过200头,符合生物学界通认的野生动物标准。志愿者在沿白云山至莲花山一线设置6个观鹿点,除人工补饲外,还定期巡山,救助因意外受伤的梅花鹿。这里也随之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市民和游客近距离观鹿亲鹿。

大连野生梅花鹿种群复现主城区,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体现,归功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日渐优化,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

从2013年的290天,到2021年的321天……十年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直在不断提升的台阶上。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其中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2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0.7%,创历史最高。

随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不断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亮丽风景随处可见,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海天一色的美丽海湾不断显现,大连百姓对我市生态环境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切身感受之深也必然发自肺腑。

这一切,是我市坚决咬定“天常蓝”的目标,坚持调结构、抓治理、严监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持续性、历史性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影响大连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PM2.5和臭氧,全面实施“三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结构)、六攻坚(燃煤锅炉、非道路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扬尘、面源污染、重污染天气)”九大举措,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全市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60%以上,城市公交车逐步实现新能源化,港口、机场常态化使用岸电,“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整治;14家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建成区内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或拆炉并网,保留燃煤锅炉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全市25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实施深度整治;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逐步深入。同时,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扬尘污染、秸秆禁烧等执法检查,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与轻中度污染“保良减污”立体化空气质量保障体系,多举措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生态环境的历史性变化体现在:2021年,PM2.5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首次迈入“20 ”;全面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国考河流断面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57.1%上升至2021年的92.3%;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全市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十年来,我市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生态环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十一”过后,又有200多只东方白鹳飞到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它们永久的越冬栖息地。三面环山,一面望海的张家村,之所以能够走进大众视野,缘于2010年冬天对东方白鹳的一次偶然救助。随着张家村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加大和力度的增强,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早已变成鱼肥虾满的大片湿地,“绿水青山”使人鸟之间的友谊越结越深,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一到这个时候都把这里当作打卡地,这些可爱的东方白鹳也在“绿水青山”中,见证了张家村如何一步步变成“金山银山”的。

张家村党总支书记冷万军自豪地告诉记者,正是靠着东方白鹳这张生态名片,小小的张家村声名远播,全村993户2321名村民年人均收入近3万元,真正走上了小康路,村民也都乐滋滋地把东方白鹳称为张家村的“吉祥鸟”。依托东方白鹳这一特色资源,张家村统筹全村发展大局,大力挖掘生态价值,拥抱“金山银山”,获得了“2018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注册了“美鹳”商标,其中“美鹳”苹果更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的优质产品。今后还要不断深耕绿色发展沃土,不断拓宽“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突出品质化、特色化,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走“农业 旅游”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子,奋力打造国家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我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在于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场景,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绿满大连工程,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土地开发融合发展。森林资源管护持续加强,森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十年来,市政府投资50亿元用于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开展人工造林59万亩,全市完成农村“四旁”植树1亿株。

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良好的生态系统带来生物种群不断增多。十年来,我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群防群治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在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把大连作为越冬栖息地、莲花山又见梅花鹿奔跑跳跃的场景被广大市民津津乐道的同时,大连海域的斑海豹数量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增长到2000头左右。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辽宁省唯一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近年来保护区内新增记录鸟类20余种。另外我市长山群岛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有10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来此繁衍栖息,成为我国最大繁殖地。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和长海长山群岛候鸟栖息地被列入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目前申遗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甘井子区红旗街道岔鞍社区、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分别获得辽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大连

2014年起,我市陆续出台大连“大气、水、土十条”(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简称),坚决向污染宣战,扎实开展大气、水、土污染防治行动,至2017年实现了300个蓝天,主要河流国考断面全部达标。2018年“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跟进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大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至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2019—2021年连续三年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进入“十四五”新时期,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出台《大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未来五年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大连“两先区”建设相匹配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

一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跃居东北第一;深入调整交通结构,公众出行、运输物流低碳化,“公转铁”“公转水”加速推进;围绕绿色产业做“加法”,核电、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多点开花,清洁能源研发、制造、集成应用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规上工业能耗总量、单位增加值能耗实现双下降。大连正驶入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构建特色生态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依托城市街道、河道蓝网、生态绿网,组成蓝绿交织的绿道系统。建设类型多元的郊野公园群,建成马栏河运动公园、泉水河公园、金普新区卧龙河公园、高新区磨盘山郊野公园、金石滩植物园等,建立“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体系。利用现状公路将特色小镇、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等串联,和滨海路共同形成“一脉两带三廊,多环串联枝脉渗透”的市域半山漫道系统。针对生态空间品质,聚焦规划统筹和资源供给,打造15分钟生活圈,增强市民亲近自然可达性。同时,传承大连历史文脉,加快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东关街、旅顺太阳沟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三是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和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深入推进河流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的持续改善。

常抓不懈解决影响河流水质的突出问题。逐条河流科学研判、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一河一策”整治措施,在碧流河、英那河等主要河流实施生态治理,建设人工湿地150余万平方米,提高河流生态丰裕度。

加强控源截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集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22万吨/日,较“十三五”初期提升79%,全部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达标率100%。全面消除城区6条8段黑臭水体。建立1207个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台账,封堵关闭违规排污口56个,规范设立排污口137个,入河排污口连续两年实现零超标。

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完成全市13处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及调整并实施围网封闭,新增18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关闭拆除112处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及排污企业,完成保护区内23条道路穿越路段环境风险整治,建设生态隔离缓冲带11千米,有效提升了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能力。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深入打好渤海黄海(大连段)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完成了省控入海河流消劣任务,深入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和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加快构建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持续提升海上污染应急处置水平,近岸海域水质不断改善。在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首次开展的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大连金石滩海湾在多轮严格筛选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首批8个美丽海湾案例,这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案例,成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样本。

四是紧紧围绕让市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这一核心目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监管,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完成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底数。

健全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出台大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实施细则等程序性文件,在省内率先实施“环境修复 开发建设”模式。

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将295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督促落实污染防控措施。完成447座加油站、1970个地下油罐改造,地下水污染隐患得到有效管控。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100%。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没有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坚决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通过有序推进污染地块治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下一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辽宁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我市即将出台实施方案,方案中谋划了八大标志性战役,将陆续推出。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将聚焦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实现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协同降低。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将围绕河流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渤海黄海(大连段)综合治理攻坚战,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特别要加强在水生态的修复和保护方面、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工作力度。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加强农村的面源污染、垃圾污水、黑臭水体等治理,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

    右侧广告A一340*250
    右侧广告B一340*300

    Copyright ©2008-2022 石柱百科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渝ICP备2023005114号-2